印象中,當舖應該是一個「吃人不吐骨頭」的地方、一個沒有溫暖的地方,但是,在這裡,卻有家庭主婦、有計程車司機,靠著一包金子,養大兒子成家、栽培兒子唸完大學,這是在台北市動產質借處(原台北市公營當舖)不斷重複上演、令人動容的溫暖故事。
在台北市動產質借處的網頁上,有著當舖的簡單介紹,上面寫著,當舖業在我國有幾千年歷史,如周禮地官,質人掌稽市書契,長曰質、短曰劑。通常是以物移轉占有為擔保,提供融通資金與他人。依時代、地方,有 「 典 」、「 當 」、「 質 」、「 押 」、「 解 」等名稱,六朝稱為質庫,屬寺廟辦理的慈善事業協助政府濟災賑貸的不足。
唐朝貞觀開元以後當時政府為壓制民間當舖高利率曾明令:每月取利,不得過四分。清代一方面招商設典,以政治力量改善典當組織。一方面由各省地方政府頒布典當業規,強制降低利率。
台灣地區在日據時期就有典當業,至1949、1950年中央政府遷台,隨著遷台的同胞多以隨身攜帶的金銀、首飾、珠寶等項當舖融資,以維生計。故而當舖營業鼎盛,月息一度高達 23% 。1952年間台灣省政府鑒於民營當舖利息太高,以公函命令各縣市政府籌設公營當鋪,以扶助平民生活資金的週轉,採取以物品質押方式辦理低率放款。臺北市政府因而成立城中(城內)、城西(萬華)、城北(大稻埕)及城南(古亭)等4處公營當鋪,1952年12月10日開始對外營業,1962年收回自營。
台北市動產質借處秘書劉慶安表示,在營業上,並不以營利為目的,主要是希望幫助有需要的民眾,在這裡,也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的感人故事。
大同區有一名60歲江女士,甚至用「我的娘家」來形容公營當舖,她不能說話,但生性活潑、樂觀奮鬥,靠著一包金飾跟公營當舖結緣20年,每當家用不夠時,她就會回「娘家」(指公營當舖)周轉,在她大兒子結婚時,還送了喜帖給公營當舖,讓大家分享她的喜悅,現在,江女士的環境改善了,但還是會回「娘家」來看老朋友。
還有一位計程車司機,每到開學前,就會帶著一包金飾來質借,作為兒子大學的註冊費,平時有路過時,就會來還個500元或是1000-2000元不等的利息,慢慢把金子給贖回去,就這樣不間斷的質借、贖回,終於讓兒子順利唸完大學。
劉慶安說,每年的開學季、過年前,都是質借的熱季,許多人為了籌小孩的註冊費,都會拿著金飾來質押借錢,在有錢時,再慢慢的贖回去,由於在公營當舖質借期達半年,且利息也較民營業者低,目前月息利率0.70%,也就是質借每萬元每月70元利息,可質借物品包括黃金、鑽石、其他(機車、手錶等),同時不收保管費,相較起來,會吸引較多有救急需求的民眾。
當舖黃頁為您提供全方位的當舖融資相關訊息,我們的網址為https://www.pm330.net,如果您喜歡本站的話請將當舖黃頁加入最愛或設為首頁吧。